专业软启动器及成套控制设备生产厂家

软启动器维修

科技创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时间:2024-11-27 11:19:13   来源:科技创新

  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暨全球光储创新技术大会隆重举行

  11月17日,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暨全球光储创新技术大会隆重举行。众多国际嘉宾、重要领导、院士专家、行业领袖、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全球光储技术迭代与创新、中国光储企业“出海”、光储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等核心话题进行深入研讨、思想碰撞。会上,吉尔吉斯共和国能源行业妇女协会主席阿布德克里莫娃阿尔特奈视频致辞。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元,通威股份金融总监邱艾松,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良桓,百佳年代产品首席技术官邵佳奇,世地光伏科技(泰州)工艺、研发部长崔亮,北方华创微电子市场管理部兼研发管理部总监孙朋涛,帝科股份应用技术与市场副总裁南亚雄,金蝶中国高端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家逢,英杰电气副总经理王樱璐,毕马威中国川渝地区首席合伙人谭伟,瑞浦兰钧储能大客户部总经理张驰,中自未来总经理蒋中锋,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爱民,中电环境技术研究院功能化学品科室高级工程师李晨,超纯科技市场总监蔡晋等专家学者、领军企业家、光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一同探讨光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通威股份金融总监邱艾松致欢迎辞表示,中国已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光伏行业。今年6月,通威全世界创新研发中心正式建成投用,对行业内主流的TOPCon和HJT、XBC技术,以及钙钛矿等未来技术路线都进行了研发与测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主研发的TNC210高效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743.2瓦,三次实现功率新高;THC210高效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776.2瓦,九次创组件纪录;N型TBC组件批次研发功率超过650瓦,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研发最高达到33.98%。以此次大会为契机,通威将与行业同仁一道,持续加强研发技术,为光储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致辞表示,国家格外的重视能源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光储产业已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云南大学注重发挥云南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推动光伏与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建科研团队并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云南曲靖市、保山市等光伏和储能发展的龙头州市,以及通威集团、晶澳科技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云大智慧和云大力量。吉尔吉斯共和国能源行业妇女协会主席阿布德克里莫娃阿尔特奈视频致辞表示,在全球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过渡的背景下,各国对太阳能的需求慢慢的变大。吉尔吉斯斯坦每年的日照时间超过250天,拥有发展太阳能的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设备生产国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国,是吉尔吉斯斯坦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一带一路”项目积极支持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中亚地区项目,中国公司提供了更实惠的太阳能设备和技术,为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吉尔吉斯斯坦将更加积极地吸引投资,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提高国家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致辞表示,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2016年3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落户四川。作为四川省校战略合作落地的首个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以来,四川院聚焦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效送出及本地消纳,绿色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和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等领域,突破国际领先技术10余项,解决了关系能源安全和高水平发展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值此大会,研究院将汇聚更多的创新资源,推动更多的清华科技成果和更多的企业合作,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惠及全球。光伏与储能不仅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也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次全球光储创新技术大会围绕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多个角度的技术创新、成功经验进行深入交流,来自全球各地的光储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储能系统创新与应用实践、高效电池技术发展、光伏行业数字化应用、中国光储企业“出海”等话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应用和市场趋势。目前,光伏产业步入新一轮技术创新活跃期。会上,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元、四川伟力得董事长陈继军、快可电子董事长段正刚、英杰新能源总经理陈玉林、禾川科技光伏事业部总经理王盛洪、鸿正智能销售总监崔成男围绕“光储技术的迭代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聚焦光储前沿技术、创新模式等,共同展望“双碳”背景下光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技术迭代,为加快构建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汇聚智慧,推动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作者:牟思南)

  惠及10万户居民和1700户企业 内蒙古首个县域配电网“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建成

  近日,随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铁西区923新区三回线万正路Ⅲ线配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顺利竣工,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县域配电网“零计划停电”示范区正式建成。“零计划停电”是指原来需要停电进行的项目,通过不停电作业完成。内蒙古首个县域配电网“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建设面积约1860平方公里,覆盖了鄂尔多斯市装备制造基地工业板块和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九成宫等4A级旅游景区商业板块,以及城区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惠及10万户居民和1700户企业。东胜铁西供电公司于2024年年初启动“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建设,考虑电网结构、运行方式、设备状态及负荷增长,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新建及改造23条10千伏线条10千伏线路互联互供的网架结构,实现示范区内10千伏线%,极大优化了供电网架,为“零计划停电”示范区的建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示范区内停电总时户数完成3225小时/户,同比降低76.67%;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9%,同比提高0.0438%;系统平均停电时间完成1.24小时/户,同比降低74.36%;不停电作业化率完成99.78%,同比提高5.13%。“零计划停电”示范区的建成,将大幅度的提高电力部门的供电可靠性、供电等级与技术和供电服务的品质,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电力支撑。

  近日,从南方电网公司了解到,1-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达14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五省区电力消费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反映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起的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快递业、房地产行业电力数据回升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6%、7.7%、9.3%和7.3%。分省区看,1-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1-10月,广东以7685亿千瓦时保持用电量规模全国第一,10月份电量增速以8.3%居全国第三;1-10月,云南以用电量增速11%,居五省区首位。10月,市场迎来消费旺季,各大电商平台集中推出促销活动,叠加各地出台的家电消费补贴政策,电商物流需求增加明显。从用电数据看,在快递业务量居于全国首位的广东,10月份,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邮政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3%、4.2%和5.9%。位于东莞麻涌镇的菜鸟智慧物流园,智能立体仓库正高效运转,商品入库、分拣、运输一气呵成。10月份,该物流园处理360万件订单,较去年增长230%;用电量164.34万千瓦时,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438%。房地产方面,随着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带动上下游相关用电量回升。其中,10月份,南方五省区玻璃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3%。在广东,10月份房地产业用电量增速达6%,其中广州、深圳房地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9%、4.5%。企业生产经营活跃,数字消费潜能释放1-10月,南方五省区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高于第二产业增速0.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7.2%,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更加活跃。分类别看,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增长带动下,1-10月,南方五省区九大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5%,高于制造业用电量增速4.5个百分点,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此外,在国内外需求综合拉动下,1-10月,五省区十二大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持续恢复,同比增长6%。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持续拉动下,“三新”行业用电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10月同比增长36.3%。其中,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均超四成。分行业看,1-10月五省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充换电服务业、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速分别达26.7%、47%、54.7%,印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坚实、加快推进。随着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高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其中,1-10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5%;在云南,1-10月该行业用电量增速亮眼,高达56.3%。1-10月,南方五省区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3%,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用电同比分别增长8.3%、11.1%、8.5%。其中,1-10月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电量均呈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5.8%、12.3%。伴随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崛起,数字消费潜能释放。1-10月,五省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类下的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7.2%。

  11月20日,从云南省国资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云南全省绿电交易电量累计突破10亿千瓦时,是2023年全年绿电交易规模的70余倍,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80万吨。据了解,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立足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深入探索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服务云南省绿电市场建设持续升温。绿电交易中,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度可再生能源电量,用户可以购买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电量,消费绿电并获得相应的绿色认证。通过绿电交易,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清洁可靠的电能供应,还可以享有绿电带来的环境权益和绿色属性,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云南参与交易的经营主体从2022年的1家增加到2024年的50余家。

  为进一步加强光伏制造行业规范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并于2024年11月15日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管理办法》)。为更好地理解并执行新修订的政策文件,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修订发布《规范条件》背景是什么?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市场主导、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迭代加速推进、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规范条件》自2013年发布以来,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先后于2015年、2018年、2021年适时进行修订,在技术指标、产能利用、生产能耗等方面提出要求,有效促进了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目前,在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无序竞争加剧、市场波动调整、技术迭代提速等问题和挑战,《规范条件》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产业发展形势的最新要求与变化进一步修改完善。二、《规范条件》主要内容有哪些?新版《规范条件》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为基本原则,主要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七个方面提出要求。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部分要求企业和建设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引导地方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工艺技术部分重点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工艺技术等提出相关要求,就现有和新建项目分别提出反映行业典型产品性能状态的技术指标要求。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部分重点对光伏企业和建设项目用地、项目生产电耗和水耗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部分重点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智能、绿色制造,推广技术先进、显示度高、可复制的绿色设计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环境保护部分要求企业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并对企业环境管理、排污、工业固体废物贮存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部分强调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光伏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光伏领域标准制修订和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应用和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部分对企业安全生产以及保障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要求企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制度规定。三、本次《规范条件》的修订原则及修订内容有哪些?本次修订《规范条件》的原则主要包括:一是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以及光伏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二是根据行业最新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现状大幅提升产品性能、电耗、水耗等指标,通过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增加能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资本金比例,强化质量管控等。四是通过引导企业开展光伏产品回收利用,开展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开展ESG信息披露等工作持续引导行业绿色化升级。2024年本《规范条件》主要修订点包括:一是提高技术指标要求。综合考虑行业先进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情况,提高相关产品技术指标,增加N型电池、组件等产品相关要求,将新建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平均效率指标分别由23%、20%提升至新建P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3.7%、21.8%,新建N型电池、组件效率不低于26%、23.1%。当前业内主流N型TOPCon平均效率为25%,此次修订规定新建N型电池效率不低于26%,大幅提高新建电池项目门槛,可有效遏制产能重复建设。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强调产品高可靠、长寿命要求,将工艺及材料质保期由10年提升至12年,增加可靠性试验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增“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且近三年未出现被专利执法机构裁定的侵权行为”等相关要求。三是强化绿色制造和环境保护要求。增加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等要求,鼓励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认证,引导产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强化公司制作过程绿色化要求,鼓励企业参与光伏行业绿色低碳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光伏产品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四是提高资本金比例要求。提高硅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修改为“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五是优化公告企业名单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有进有出”原则,严格开展规范企业名单动态管理工作,要求企业定期报送自查报告和生产经营情况,并对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及时撤销其公告资格。四、申请《规范条件》的企业需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按照《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申请《规范条件》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无重大违法行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近两年内生产销售的光伏产品未因自身质量问题引发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具有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专利,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且近三年未出现被专利执法机构裁定的侵权行为;符合《规范条件》相关条款要求。五、下一步如何推进《规范条件》落实?《规范条件》发布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宣贯解读工作,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组织研究机构、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做好规范条件的实施和跟踪监督工作,加强多部门协同,定期公告符合本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并抄送国家投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金融管理、能源部门,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33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光伏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公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5号)同时失效。附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11月15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4〕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应急管理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为认真落实《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加强锂电池产业标准工作顶层设计,促进锂电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附件:《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年9月2日

  正值午时,秋高气爽。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三岔镇三岔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院里,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依序排列于四周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自今年4月份并网投产以来,光伏板已连续发电超过25万度。按照每度电0.332元的上网电价计算,目前已经有大概8万多元的收益了。”山西焦煤驻村高广平拨弄着计算器,满意地笑着说道。发展光伏产业,成为三岔村脱贫户就业增收的一条新路径。当时能相中这份“阳光产业”,山西焦煤驻村工作队员们可着实花了一番心思。三岔村地势较高,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587.4小时。如此丰富的光照资源,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宝藏。同时,工作队还了解到,隔壁具有同样地理优势的韩家楼乡周家村,早些年建成了小规模光伏发电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2017年,山煤国际在五寨县孙家坪乡开展产业扶贫,投资240余万元建成3*100千瓦的光伏扶贫发电站,至今仍在为当地乡村振兴持续造血,助力村民增收。为了确保选定的项目万无一失,细心的工作队还专门邀请技术专家到村“坐诊”,专家们对项目的充分肯定,让工作队吃下了“定心丸”。去年11月,山西焦煤利用三岔村集体1270余平方米的屋顶闲置资源,建成了3套总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板产生的绿色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并实现了盈利。高广平介绍,光伏发电产业每年能为脱贫户带来一定的分红,从事光伏板清洁等公益岗工作的脱贫户还可以获得薪金,而这笔稳定的收益可持续25年。“这条产业帮扶路也是低碳乡村振兴路,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生态效益,一根甘蔗两头甜。”高广平表示,目前,山西焦煤正在村里筹划二期光伏发电项目。接下来,他们还将研究光伏碳资产交易相关事宜,争取为当地带来更多福利,让村民的日子更有盼头。

  日前,赛迪顾问双碳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发展驶入快车道。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达44.4GW/99.1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地区分布上看,新能源占比领先的西北地区,以及储能盈利模式较为完善的华北地区,累计装机规模领先。2024年上半年,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新型储能在电力储能中占比45.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试点示范项目引领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引领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应用方面,从应用场景看,上半年独立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一方面,独立储能利好政策频出,商业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新能源配储政策趋势还在增强,配储方式也越来越灵活。中国新型储能装机主要分布在源网侧,用户侧储能发展潜力较大。目前制约用户侧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新型储能市场化程度不高,盈利模式不稳定。2024年上半年,国家频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用户侧储能装机需求或将爆发。(霍悦)

  近几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加速,风电、光伏、储能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不断突破历史峰值。与此同时,为了抢夺市场,众多企业陷入了“价格战”的困境中,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刚过去的10月,风光储企业纷纷吹响“反内卷”号角,龙头企业联合起来签订自律公约,部分用户开始修改招标规则,意图形成共同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快速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就近开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意见》为我国风电、光伏产业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动力。自律他律齐反“内卷”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产业链上下游16家头部企业达成共识,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发布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0.68元/W,并明确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为价格竞争划定红线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上,12家风电龙头企业共同签署《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这12家风电企业分别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能源、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中国中车、中船海装、联合动力、华锐风电、兴蓝风电,占据当前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产业99%以上的市场份额。据介绍,该公约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制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罚则,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不公平合同条款等问题,为风电行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心剂。业内专家表示,对于目前国内的风电、光伏行业来说,仅有自律公约还远远不够。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看来,“要把开发商统一考虑进来,一定要把最低价格中标条款给去掉,把价格主导的选择原则变成全生命周期主导。”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低价中标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开始修改招标规则。如某央企在储能招标中将技术、价格评标权重从原来的50%、45%,分别调整为55%、40%,商务评标权重不变。不仅是储能领域,在风电和光伏领域,亦有央企开发商调整招标规则,尤其是针对价格权重和评标价的计算规则。例如一些风电项目中,开发商则将价格权重从45%下调至35%。专家表示,招标规则的修改也表明,未来的项目招标将更看重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产品质量可靠性、绿色供应链、履约能力等评价指标,对于风光储产业解决过往依赖低价中标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1-9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160.88GW,同比增长24.77%,预计全年仍将维持较高增速。同时,供给过剩导致全行业盈利极致承压,产品价格或维持底部运行,2024年上市公司半年报基本比较悲观。专家强调,随着《意见》等利好风电、光伏产业的一揽子政策相继发力,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积极看待后续光伏行业发展。陷“增收不增利”困局风光电协会及企业之所以近期纷纷采取低价的策略,其原因不言而喻长期低价竞争严重破坏了产业的发展环境。以风电行业为例,价格之战导致的后果尤为明显。目前,中国已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构建了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全球60%以上的风电部件和整机在中国生产制造。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突破两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装机达到3912万千瓦,同比增长16.85%。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风电装机4.67亿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584万千瓦,同比增长12%。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提前约6年半实现12亿千瓦的目标。新增装机规模稳步增长,叠加国内风机价格企稳,风电整机厂商前三季度业绩整体回暖。据统计,今年1-9月,25家A股风电产业链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57.32亿元,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均实现增长。但在净利润方面,风电整机厂商的表现有所分化,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风机价格有所回升,但境内外市场均未走出价格内卷的局面。”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在日前举行的行业会议上说。过去两年,风机制造业业绩整体处于不佳状态。据半年报,风机龙头企业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的上半年净利润虽然有所增长,同比分别增长约0.9%、10.8%,远超2023年全年水平,但其他多数企业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上半年,三一重能净利润同比下滑47%,运达股份、电气风电分别同比下滑0.54%、4.3%。风机重要零部件叶片制造龙头企业中材科技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企业净利润同比降幅达到63.39%-72.73%,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下降。风电零部件制造商恒润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出现亏损,塔筒供应商天顺风能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同比大幅下降。专家指出,造成这种“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部分原因就是投标价格的持续降低。目前,陆上风电机组单位千瓦价格大幅下跌,已跌破千元大关,曾经稳定的价格体系在市场冲击下瓦解。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从当前头部风电整机企业上半年财报看,风电机组制造板块多处于亏损状态。“这既不利于高质量开发风电项目,也将伤及风电制造企业的生存根基,制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据国海证券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陆上风电全年投标均价约为1584元/千瓦,同比下降幅度高达约14%,海上风电价格也降至约2936元/千瓦。2024年1-7月,陆上风电价格进一步降到1400元/千瓦,部分项目风电机组招投标价格甚至低于直接材料成本,使得风电制造端陷入全面亏损的艰难境地。探寻破局之道在价格“厮杀”中,企业为赢得订单压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投标。最低价中标模式盛行,给整个风电产业链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内卷”压力下,企业积极寻求破局之路,而风机大型化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为降低度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进行研发攻关。从最初的几兆瓦常规机组,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兆瓦甚至更高功率的巨型风机,风电技术日新月异。2023年,三一重能推出全球最大陆上风电机组15兆瓦,明阳智能也发布了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22兆瓦。然而,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远景能源风机产品线总工程师黄虎坦言,风机大型化的目的本应是降低度电成本,但目前行业似乎在盲目追求大型化,单纯将叶片做长、功率做大。“如果通过提升性能与可靠性,200米叶片能够实现比230米叶片更优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同时还能大幅降低生产制造、运输、吊装等环节的不确定性。”黄虎说。另一方面,高额的研发投入伴随着巨大风险,风电技术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难度大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同时,风电行业高度依赖产业链协同,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到中游整机制造商,再到下游风电场运营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在“内卷”的大环境下,风电产业链协同面临诸多难题。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表示,风机制造企业和协会需要完善为客户提供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发电能力等维度的完整评价体系,促进行业理性发展。曹志刚说:“风电的绿色低碳价值长期被低估,若能在投资开发环节体现这部分价值,将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风电经济性良好、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高质量、高性能是目前行业保持螺旋上升的正确路径。”金风科技副总裁陈秋华也呼吁国家调整最低价中标政策,加大对风电项目质量、技术、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要求,注重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中国工业报记者郭宇)